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宜興 | 茶說壺途-宜興紫砂壺收藏
Viewing all 5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宜興紫砂一廠-半楞壺-蔣順英

$
0
0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壺名:半楞壺
泥料:紅泥
作者:蔣順英
年代:80年代中期
出水:單孔
容量:約180 C.C.
底款:蔣順英製
蓋款:小順
把款:小順

蔣順英(女),字小順,1944年7月生於江蘇宜興,宜興紫砂工藝廠老技師,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與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鮑自強,江蘇工藝美術大師周桂珍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均等為同期紫砂工藝班學員。


茶說看過幾位廠壺作者的半楞壺,感覺還是蔣順英老技師的半楞比較上道,只可惜這壺的壺蓋有多處破了小皮,不礙事,必竟有使用就有風險。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單孔出水與壺內作工。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把款:小順。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蓋款:小順。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底款:蔣順英製。

底、把、蓋三顆章的蓋法,是80年代中期之後才有的方式,這也是斷代的方式之一,因為在1986年改革開放之前,落款是不允許有過多個人風格的。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最後來一張近照賞賞泥料,這裡就可以看到壺蓋上的小破皮了。

半楞壺-蔣順英

半楞壺-蔣順英


宜興紫砂一廠-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

$
0
0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壺名:黑蘋果
泥料:黑鐵砂
作者:毛映紅 / 惠 (一廠車間陶手)
年代:80年代初期
出水:單孔
容量:約120 C.C.
底款:中國宜興(六四章)
蓋款:映洪 / 惠

俗稱黑蘋果的標準壺,因壺型類似蘋果而得名。黑蘋果是廠壺標準中產量較少且熱門的壺型,使用的泥料有黑紫砂與黑鐵砂二種,黑鐵砂會比黑紫砂泥色還重些。

茶說一直以來還是嘗試著收藏各年代不同款式的黑蘋果,一廠黑蘋果主要生產期,據說只在80年代中期之前,其後多是訂製壺。而現在要收到早期的黑蘋果也真的不是很容易,價位也很高啊,七零年代六字款的不知道收不收的到…買不買的下去…

這二把黑蘋果是同一時期不同陶手的壺品,也來自於同一位藏家,想必當年也是同時收入的。只是當茶說遇到這二把壺,看到時很高興,但又看到壺內的茶山…果然,茶說又洗壺洗到快瘋掉,一共煮了三次,二次小蘇打,一次保x淨假牙清潔錠,終於洗掉九成八的茶山,清不掉的就隨他去;還有那個流嘴,光用小通刷就通了二十分鐘。(以上碎碎念一下)

由於這是同一期的黑蘋果,所以就放在同一篇文介紹,先看一下映洪款的黑蘋果:

映洪,其實指的就是毛映紅老技師,在早期同音不同字是很常見的,毛老師用「映洪」這章款,估約也只在80中之前。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蓋內章:映洪(毛映紅)。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底款:中國宜興(六四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映洪

 

接著來看一下蓋款單字「惠」的黑蘋果: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蓋內款: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底款:中國宜興(六四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八零年代黑蘋果(六四章)-惠

 

茶說目前手上也只有四顆黑蘋果,一顆70末(三七章,蓋內無款),另外三顆都是80初的,以下就來張合照:

紫砂黑蘋果:惠/映洪/無款/數字

紫砂黑蘋果:惠/映洪/無款/數字

宜興紫砂一廠-大竹報春-王孟君

$
0
0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壺名:大竹報春 (大報竹)
作者:王孟君
泥料:清水泥(紫泥)
年代:70年代末期
出水:蜂巢球孔
容量:實測500 C.C.
底款:中國宜興
把款:無
蓋款:孟君(鉛印)

王孟君,70年代的一廠陶手,產品從紫砂壺至紫砂盆均有參與製作,商品壺由70年代至90年代均能見其產品。查詢記錄顯示,王孟君師傅於80年代初期即開始帶徒授壺。80年代產品包含大扁鐘、六方布紋、龍跡壺、容天…等。

這是把七○年代末期銷日的大報竹,當年從宜興渡海到了日本,三十幾度歲月過去了,近日方從日本拍賣會上又來到台灣,最後轉手到了茶說手上。接接風,洗洗塵,準備重回茶桌伺茶去,看一身素淨,無茶垢染身,應當還是新手吧!來呀!茶桌才是妳能好好發揮,表現自我的舞台。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70年代報竹的蓋型比起80年代的蓋型顯得有堎有角;竹枝葉的貼飾,仍然是那個年代該有的水準,俐落爽快。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可惜有小擦傷!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出水是蜂巢球孔,也是70年代至80初銷日商品的特色,應日本要求所做的改變。70年代,蜂巢球孔是由鐵模手工壓製後再進行鑽孔而成,型制一同,孔洞相當有規律。蜂巢球孔有個獨立車間在進行製作,然後再分配給陶胚車間的陶手使用,因此陶手拿到什麼顏色的球孔,就置上哪種顏色的球孔,即產生那個年代的特殊情形,壺內裝置著不同於壺體泥料的球孔。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蓋內與章款。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鉛字章「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最後來看一下圈足與底款,底款是「中國宜興」正四字章。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大竹報春-王孟君

 

難得70年代的好壺,但有傷總是可惜!想想能遇上就不錯了,不是很嚴重的缺陷,就無礙。

宜興紫砂一廠-雙色翻柿壺-陸順娣

$
0
0
雙色翻柿壺-陸順娣

雙色翻柿壺-陸順娣

壺名:雙色翻柿壺
作者:陸順娣
泥料:紅泥/黑紫砂
年代:80年代末(白標期)
出水:梅花七孔
底款:陸順娣制
蓋款:順娣

柿子,中國傳統吉祥代表的水果之一,代表柿柿(事事)如意。也是紫砂壺傳統常見的一種壺型。

此壺以紅泥為壺體,黑紫砂為柿蒂蓋、流與把,造型相當的可愛且富吉意。

在秋天的季節,用它來一泡熟普,一定別具風味~~

此壺用泥,紅泥非80末一廠用泥偏橘黃,底款木頭章應於86年開放後使用,一廠壺底款在中國開放前,多落中國宜興四字章或港商訂製章,因此該壺的年代應落在87年至89年之間。

雙色翻柿壺-陸順娣

雙色翻柿壺-陸順娣

此壺作工從柿蒂來看,相當的細緻,算是精美的商品壺。

雙色翻柿壺-陸順娣

雙色翻柿壺-陸順娣

 

下圖:蓋款-順娣。

蓋款-順娣

蓋款-順娣

 

下圖:底款-陸順娣制。

底款-陸順娣制

底款-陸順娣制

 

宜興紫砂一廠紫砂壺真仿辨別心得

$
0
0
談紫砂廠壺真仿辨別

談紫砂廠壺真仿辨別

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真仿的問題。本文是茶說壺途玩藏紫砂廠壺幾年來的心得,也許每個人對於紫砂廠壺的玩藏心得有所不同,但很少人公開論及這個區塊,茶說一路走來也是中槍無數,到現今也還在中槍與不斷學習,以下僅是針對自己的玩藏心得與方針進行整理,壺友們可以參考。

中國宜興紫砂一廠,起於1958年,止於1998年。這浩蕩的四十年所生產的紫砂壺商品數以百萬計,再折算天然、災害及人為損壞,打個五折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但人們對於紫砂壺的喜愛,可又豈此這個數字能滿足。80年代初期,因港商的加入流通, 紫砂開始火熱,雖迫於當時政治氛圍,可兩岸紫砂經第三地轉折仍是私通不斷,為了紫砂,中國本地以外的壺友藏家可謂是千方百計,當然,紫砂壺獲得不易,需求過於供給,利益所趨之下,「仿製」也成了必有的歷程。80年代中期之後,中國開放,更是加成了廠壺仿製的火焰。
1998年一廠改制至今已逾二十年,一廠仿壺的數量早已超過現存的真品數量,仿製的技術也因科技的進步,資訊的大量流通下越來越到位,但真的永遠就是真的,假的永遠真不了,再如何仿製,還是一定有漏洞,必竟「時間」、「時代特徵」、「核心技藝」與「核心精神」是仿不了的,不僅在紫砂壺的仿製如此,在所有古物的仿製中,只要多方比對,仍有其脈絡可尋。

「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收藏紫砂壺,沒有人是沒中過槍的(收到仿品),若真有,神人也。

收到不開門的仿品並不可恥,而是成長的必要因素,甚至有玩家故意收仿品回來比對研究。是故要能玩,也要能面對事實,虛心求教,吸取經驗,才能成長,否則收了滿坑滿谷的物品,最終到頭來也不過是不值一文。

紫砂一廠的紫砂商品生產,在共產主義之下是採集體式的教學、分配、生產與燒製,秉除個人主義,因此沒有私人私作,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之前。因此,一廠所生產的紫砂產品具規範性、統一性與年代性,在實品比對上,千篇一律,不過「土、窯、工、形、款」,偏一不可,只要其中一項有疑,就該小心。

 

紫砂一廠的「土」

一廠的泥料,是採統一煉製與分配,而每一批次的泥料會因產地、比例配製以及陳腐時間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70末至80中的黑星土(甲子泥/黑星砂)、70年代小紅泥、80初的年糕土、70末至80中的內紫外紅…等,均有其配制的時代因素特徵。
以黑星土來說,批次有好幾批,每一次批的泥料均不相同,泥色有深有淺、黑星有多有少,但只要識得一廠黑星的成因與特徵 ,再與廠外仿製的黑星料比對,應可多少有幾分心得,必竟泥料的配比不同。
但並非只靠認泥料,就能斷定為一廠壺,必竟一廠用泥至今仍存,這在宜興丁山也不是秘密,如果現今用一廠的存泥來燒製紫砂壺,只靠認泥,是否過於偏頗。

而且在於早期廠壺的泥料中,也存在不少誤區,例如泥料中存在雲母。在泥料中看到閃亮的雲母,代表是自然泥料,廠壺泥料中會有閃亮的雲母。其實在早期的一廠煉泥之中,是很仔細與用心的,煉泥的過程中會將泥料中的鐵與雲母去除,因此在越早期的廠壺中,是越看不見閃亮的雲母(80後多少會看的到一些);同時,由於鐵質已去除,因此也很少見到表面黑色的小圓凸點的鐵質溶出(很少不代表沒有);更別說是「飛釉」,廠壺的燒製都是放在「匣缽」之中,因此飛釉沾黏是不太可能的。

一廠黑星土

一廠黑星土

 

紫砂一廠的「窯」

龍窯—建廠開始到1963年底結束。
倒焰窯—1959年開始到1973年底。
煤炭燒成的隧道窯—1974年1月1日開始到1977年。
重油燒成的隧道窯—1977年開始到紫砂廠國營歷史結束。(2002年因環保問題拆除)

我們常見的一廠商品壺,主要是70末之後,因此均屬於重油窯的時期,由於窯燒氣氛與現今所使用的瓦斯窯與電窯大不相同, 未泡養前較有溫潤、微油潤的氣氛,不會有過於光亮的情況,而現代的電窯的燒成泥色氣氛則是比較乾。但這些特徵在泡養過後,要分辨並不容易。也由於窯燒講就的是「氣氛」,也比較抽象一點,每個人的感受多少也有所不同,必需依靠多看多了解才能知道其中差異。

 

紫砂一廠的「工」

一廠陶手的養成,是由老藝人們集中授課教學,因此在紫砂壺的製作手法上均有其傳統故有脈絡,最多也只是差在個人細部的領悟不同,但從身筒製作、拍打、接泥、搪坯、修飾等,其基礎技法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常會聽到有人說「這竹葉的貼法不是一廠的」或「這壺內的作工不是一廠的」,其原因這就是這個道理,光從一片竹葉的技法或製壺手法,就能分辨出是否為一廠陶手所製。當然,這些一廠的陶手現今仍然在製壺,其手法也是相同,所以不能從單方面來判定,「工法」只是其一,只是工法不對,那剩下的就也不用多看了。

一廠竹飾

一廠竹飾

 

此外,一廠的出水孔也是有一些型制規範的,壺友們不仿留意一下。無論是球孔、三四三的十孔、二三二的七孔、三四四三的十四孔,都是有規矩的,決不是拿起尖鑽亂捅一通;球孔多出現在80中之前,做為銷日之用,有固定車間在製作,都很漂亮的,後期球孔只有在港商訂製壺上見過,數量不多。

一廠出水孔

一廠出水孔

 

紫砂一廠的「形」

一廠的紫砂生產,主要以量為取向,因此在製作的工藝上以「搪坯」(或稱擋坯)為主,也就是依靠「模具」來進行生產。紫砂壺生產的模具,在一廠均有一個專屬車間來專門負責生產與分配,這些模具的母模,均由老藝人製作後進行開模,因此一廠生產的紫砂壺,其「形制」都是大同小異的,大至壺體、壺蓋,小至花飾、竹葉,均有模具依憑,唯模具會損壞,損壞後就重新由模具車間分配,而每一時期製作母模的工藝師可能不同,在形制上可能會有差異,這也就成了生產先後斷代的依據,也就是同一時期所生產的紫砂壺,其形制必是相同的,唯部份細部修飾的手法依車間陶手的技術而有所不同。
在分辨的要點上,只需要拿同一時期相同壺型的紫砂廠壺來比對,很容易就能分辨。
但以現今的技術,要仿製壺型製模至九成並非難事,但千慮總有一漏,多方比對才是對的。

參考下方比對圖,以下三把壺是同一作者章款的藏六壺,章款比對後均是同一顆章,同樣是紫泥,但您看出來哪裡不一樣嗎?

左邊是80末白標期,右邊是90中雷射標期,從80末至90中末的壺型並沒有太大差異,但中間那把後期仿品明顯小了一些,而且壺身線條也有不同。如果單看中間那把,上手者當真品的機率就很高了,不僅工也不錯,連章款也是對的。

藏六壺比對

藏六壺比對

 

以下是80年代初期的小金鐘,看出來哪裡不一樣了嗎?

小金鐘身筒比對

小金鐘身筒比對

小金鐘的身筒是搪坯的,因此在同期的型制上應該是相同的,上圖中,左方是正確的,右方是後期仿製的。

 

紫砂一廠的「款」

紫砂壺的落款,也是有其年代特徵、方式、章款型式,陶手各時期的用章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同一「型式佈局」的章,只會有一顆,陶手章多是損壞後重新再刻,其款制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章款也是辨仿的方式之一,容易度較高,但卻也最被人忽略。

章款比對,雖然講說比較簡單了一些,但其中的學問也是很多,包含了拓章、電腦仿刻等等。拓章雖是由原底款所拓下,但過程中必產生拉扯,壺品燒製後的章款也會比原本的小;而電腦仿刻雖仿的了佈局,但仿不了刀刻的金石味與細節。這些都需要多多研究、比對才能發現。

壺友們可以參考聚水堂攸哉兄的章款比對說明:http://forum.potsar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881&extra=page%3D1

以下做簡單的比對說明,這是張梅雲師傅的章款真仿比對,您可以看出兩顆章的不同嗎?

張梅雲章款真仿比對

張梅雲章款真仿比對

以下是張梅雲師傅所公佈曾使用的章款,看一下最左方的大章,看出來上面哪顆章是對的嗎?(註:照片有正反處理過,這樣比較好比對)

張梅雲章款一覽

張梅雲章款一覽

沒錯,看出來了嗎?右方的章是對的,左方是錯的,這也證明相同佈局的章款,一廠工藝師多數不會做第二顆,注意喔~是「多數」不代表絕對,但至少八成以上是這樣的。

再來一顆問題多多的章款…

以下李紅新師傅80初的小章款,哪顆對呢?

李紅新章款比對

李紅新章款比對

來一顆最有力的正確小章款,旁邊的紀年刻款是80初的特色,陶刻功力是很難仿的。

李紅新壬戌仲冬

李紅新壬戌仲冬

 

心得結論

茶說本文只是廠壺辨別的心得與方針,是大略的方向,真仿的鑑定必需建立在有系統的辨別基礎上,並非一味的偏頗於其中一項。

依照廠壺辨別的難易度,茶說的順序是:形 > 工 > 款 > 泥 > 窯。

這只是自身的難易順序,以及比對程序,建議依序做完,除非差太多,因為只針對其中一項是危險的,有時還必需反向的來回比對,同期廠壺比對…等。

只辨泥料,只能讓你確保不會買到五四三的化工壺;只辨款,上面有說明了,當作者章款外洩遺失,或現今仍有使用該章款,結果就不同了,還有一些陶手的章款多如牛毛。所以缺一不可,只是每個人的順序不同而已。

以下是茶說個人的心得摘要:

1、買壺不聽信故事,看懂壺,讓壺自己說話。

2、留意陶手個人技法,例如松樁貼皮技法,各有特色每個陶手不盡相同。

3、了解一廠歷程、時代特徵、生產與程序等。

4、多看老工藝師的訪談,其中會有不少隱藏的細節。

5、玩藏紫砂壺,必先了解紫砂一廠的紫砂壺。

6、廠壺存世尚有一定的量,不要嫌麻煩,多比對就會有答案。

7、魔鬼藏在細節裡。

廠壺的真仿辨別,方法與細節講也講不完,重點在於自己必需去建立一個分辨系統,茶說以上談的,只是自己心得的方針與大略,有方針有大略,才容易有方向。當然,請勿私訊茶說鑑定廠壺,茶說還在學習,臉書上有不少社團都可以學習,找對方向,才少走冤枉路。

 

以下Facebook臉書社團分享

紫砂春秋(廠壺版)(公開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wteapot/

紫砂春秋之宜興紫砂工藝陶版(公開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4687529271171/

紫砂不春秋(教材壺版)(公開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otdata/

早期壺事典「貳」(不公開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eapot2/

宜興紫砂一廠-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
0
0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壺名:三杯水平標準壺
作者:映妹
泥料:清水泥
年代:70年代中末
出水:獨孔
容量:約 75 C.C.
底款:中國宜興 (鑰匙中)
蓋款:映妹

水平壺的杯數有常聽到的一杯、二杯、三杯、四杯…(早期紫砂一廠定名主要是二、四、五、六、八、十、十二杯),同時台灣與中國地區因不同的單位容量,所計算的杯數不盡相同,但無論哪種說法,最具實用價值的多主要在四杯至十杯,也就是實際容量在80西西至180西西左右。

小杯數的水平壺雖然不實用,但售價卻也不低,主要是因為製作上較為困難,當然也有一群小壺的愛好者,特別鍾情於小杯數的水平壺。
三杯小水平與四杯水平容量差不多,約差在5西西左右,也是一款適合獨飲的容量。三杯水平小歸小,在製作與型制上還是很講就的,該呈現的線條、作工、斷水等,都是馬虎不得。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薄蓋脣、細尾、小鈕、鐵版模製蓋,都是70年代的風格。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下圖為壺內的工法。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獨孔出水。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以下為蓋內氣氛與工法檢視,短牆,鐵模製蓋,蓋落「映妹」人名章。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下方是壺底圈足與「中國宜興」(鑰匙中)四字章的落款。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三杯水平標準壺-映妹

 

標準水平壺長久以來就是茶友的最愛,不僅發茶性好,在使用上也很方便,是歷久不袞的壺型。但一廠水平壺的真仿問題,一直是水很深的地區,真仿的檢視鑑別,必需從各年代的水平壺形製、工法、泥料、章款…等細節去一一判別,唯有多用心、多作功課、多問以及多比對,不要怕中槍,才能在鑑別上有所進步。

所以買到仿壺中槍別難過,那是進步的開始,但一直中槍就…

 

 

宜興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
0
0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壺名:六杯標準水平壺
作者:一廠陶手
泥料:年糕土
年代:80初(綠標期)
出水:獨孔
容量:六杯,約 120 C.C.
底款:中國宜興
蓋款:20

年糕土,80年代初期短暫性存在的泥料,大約在1981年~1985年左右,其泥料發色介於清水泥與紅泥之間,泥性重,不適合製作大壺,因此以小品壺居多。年糕土其泥質細膩、緊實,具厚重感,泡養後泥色溫和發潤,摸起來如膏似脂,如年糕般的色資而得人喜愛,泥料因窯燒溫度高、低不同而呈現偏紫或偏紅。

曾有壺友透過光譜儀檢測分析泥料元素,其鐵質含量約在10000~13000ppm之間,與80年代之前的紅泥接近(80中後的紅泥鐵質約6000ppm左右),故應屬紅泥系(紫砂清水泥鐵質含量約在4700-6300ppm之間)。
關於年糕土的由來並無實際的考證,大致上分為「原礦」與「拼配」兩種說法,各執其一,茶說在此就不多說明,壺友可上網搜尋相關資訊,茶說個人認為年糕土屬於「原礦」。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泥料近照,泥質細緻。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壺內底工法。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獨孔出水。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蓋內照,落數字「20」鉛章。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壺底圈足作工。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壺底章款,「中國宜興」三七章。

多數年糕土標準水平壺的落款,都以「荊溪惠孟臣製」80初的亂六字為主,落「中國宜興」四字章的倒是少數。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紫砂一廠-年糕六杯水平壺

 

感謝壺友到訪與欣賞。

宜興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
0
0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壺名:龔春壺/供春壺
作者:徐建芳
泥料:特拼紫泥
年代:80末(白標期)
出水:獨孔
容量:約160 C.C.
職稱: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底款:無
把款:徐
蓋款:建芳

徐建芳,女,又名徐芳,國家級工藝美術師。1960年09月生於宜興丁蜀鎮紫砂世家,1978年進當時的紫砂工藝廠(後來俗稱的一廠)學習製壺,師從蔣彥、高建芳、李圓林,亦受顧景舟、蔣蓉、顧紹培以及高麗君等大師傳授指點。1990年因條件優異,進入紫砂工藝廠研究所。1992年因成績優異,而被研究所選送中央美術院進修「陶瓷造型設計藝術」,並以優異成績結業,期間創作的作品被美院永久性收藏。

樹癭壺,又名龔春壺,傳說中明代製壺名家龔春依樹癭之形所製的紫砂壺,據顧老考查,目前並無實品傳世,現傳之壺為清末黃玉麟所製。
紫砂一廠所見之龔春商品壺多見於梅寶玉、鄒玉芳、徐建芳…等,型制為名家所打樣製模。龔春壺雖形於樹癭,流於自然,但在製作上並不容易,除需形見自然,仍需考量到整體壺型的神韻與協調性,因此為花貨中難度較高者。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連壺底也不能馬虎。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供春壺近照。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把下款單「徐」字,這章蓋的糊一些。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把內書寫有「供春」兩字。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壺內接底。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蓋款「建芳」兩字。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最後來個兄妹供春壺合照。

特拼紫-徐建芳。

清水泥-徐建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紫砂一廠-龔春壺(供春)-徐建芳

 

謝謝壺友們欣賞!


宜興紫砂一廠-湯婆神燈-夕華款

$
0
0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壺名:湯婆
別名:神燈
作者:徐夕華 (徐錫華)
泥料:清水泥
年代:70年代末期
出水:獨孔
容量:約90 C.C.
底款:中國宜興 (六四章)
把款:無
蓋款:夕華

「湯婆」此壺型自1960年代紫砂工藝廠就有生產,蓋內落「湯婆」二字,底章為六字章,大約一直生產到1980年代初中期的內紫外紅為止,台灣壺友慣稱「神燈」,五形壺之一。

徐夕華,又名徐錫華,紫砂一廠技師,製作的紫砂商品從70年代至90年代都有,善作西施壺,商品亦常見於蓮子壺。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壺內照…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蓋內作工與章款(夕華)。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底款:中國宜興六四章。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最後來兩張沙龍照。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湯婆神燈-夕華款

 

感謝壺友欣賞!

宜興紫砂一廠-四杯矮肚標準水平壺

$
0
0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壺名:四杯矮肚標準水平壺
作者:一廠陶手
泥料:小紅泥
年代:60末70初
出水:單孔
容量:約80 C.C.
底款:中國宜興(六四章)

標準水平壺在一廠是長青不敗的壺型,也是紫砂工藝一廠開廠之後決議的標準壺型,「標準壺」這名稱應該就是這時建立的。每個時期的標準壺型、模具以及工法都有所差異,因此也是斷代的方式之一。

一廠的紅泥,是主要且最受歡迎的用泥,從開廠的石黃泥、小紅泥、年糕土到後來的黃龍山紅泥。70年代末期,小紅泥泥量已罄,不敷使用,因而有一些小斷層,這時期才有內紫外紅的過渡方式,直至後來黃龍山紅泥於80中前後煉製完成,方復量產。70末之前的小紅泥,因泥料煉製用心且純淨,燒製堅實,泡養效果明顯,而受到老玩家的喜愛與追捧。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近照可見泥料在泡養幾次後相當令人喜愛。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壺內工法。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獨孔出水。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壺口修工。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蓋內鐵模製蓋的工法與氣氛。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圈足與底款。中國宜興六四章,此類章款首次出現於60年代末期。

紅泥四杯水平壺

紅泥四杯水平壺

 

茶說很喜歡四杯至六杯的小品壺,因為平時喝茶人數不多,小壺好使,聚香容易,也省茶料。

 

宜興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
0
0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名稱:竹節茶倉
作者:王洪明
泥料:段泥
產地:中國宜興
年代:1999年(己卯年)
製作:半手工
容量:約可存放四兩至六兩台茶
底款:王洪明
蓋款:王洪明
陶刻:末知

茶說因為存茶、藏茶以及焙火茶需要退火,因此常常會四處找茶倉,找到喜歡的,適合的就收下。此紫砂段泥茶倉使用中國宜興當地優質段泥製作,從陶刻可以知道是一九九九年(己卯年)製作的,當年正值紫砂業景氣谷底,用料還算不錯。全手工陶刻的詩詞、花鳥、山水也相當美觀,現今在宜興光請陶手陶刻,那工錢就值這個價了。

茶倉又稱茶罐,對於茶葉來說,是一個家,影響了茶的存放與未來發展,雖然小小的一個,但卻影響深遠。好的茶倉不僅是茶葉的好居所,在「茶事空間」中,也扮演了畫龍點睛的角色。

紫砂系列茶倉因為透氣度好,且能隔絕異味,對於焙火茶的退火與普洱的存放都很適合,尤適醒茶以及平日藏茶之用;比起紫砂與紅泥,段泥的茶倉似乎也比較少見了些,必竟是紫砂礦中含量最少的,不過這泥料拿來做茶倉也蠻好看,搭配山水花鳥的刻畫,挺雅緻且醒目的。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陶刻除詩詞內容相同之外,每個茶倉的山水、花鳥陶刻都不同,中間的洗過了,兩邊的都還沒。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這個段泥茶倉大約可以存放四兩至六兩台茶,圖片是以木柵鐵觀音四兩包作為參考。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蓋內與底部均有作者落款。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蓋面大大的「茶」字。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茶倉內作工。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最後來兩張泥料與陶刻近照。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紫砂茶器具-竹節茶倉-王洪明

 

看著、擺著、用著都是不錯的好東西啊~~

此款茶倉茶說有掃貨,但數量有限有需要的茶友可以參考:茶說壺途之有間茶店

 

 

關於紫砂一廠與廠壺簡述

$
0
0
宜興紫砂壺

宜興紫砂壺

前述:

這篇文章是茶說在2017年的年初寫的,原本放在茶說的「有間茶店」,主要目的是想針對一些新壺友常見的問題做一些簡要的說明,經過幾次修改內容,想說有間茶店的曝光度比較不高,就順手搬來主站進行分享。

茶友們喜歡泡茶,且泡好茶不一定要使用紫砂壺,但使用紫砂壺來泡大部份的茶真的很不錯,若想要入手個紫砂廠壺來用,希望這篇劣文能多少對您有些幫助。

《關於宜興紫砂工藝一廠》

中國宜興紫砂工藝一廠,建立於1958年,改制於1997~1998年,是中國唯一一間官方紫砂工藝廠,不僅用料純正,工藝傳統,壺型美觀,更是紫砂道統最正規的傳承,是玩藏紫砂者不得不認識以及深入了解的基礎。紫砂一廠於1998年改制民營後,官方紫砂廠已不復存在,廠壺更是不復生產,雖是當年量產的商品壺,但泥正、型美、工藝有制,現今仍是紫砂玩家追求的平民收藏。

紫砂一廠就是等於正統宜興紫砂!

現今宜興丁山萬戶紫砂陶家,有多少正統宜興紫砂?多少是他山紫砂?紫砂礦並非僅有宜興才有,但以宜興紫砂最為純正,當年1980~1990年代風靡港台的紫砂,正是正統的宜興紫砂,也就是一廠紫砂。

 

《關於廠壺》

「廠壺」,指的是中國宜興紫砂工藝廠所生產、銷售的紫砂壺。宜興紫砂工藝廠,俗稱紫砂一廠。「紫砂一廠」,會有「一廠」這個簡稱,主要是1980年代開始,由於紫砂產業熱絡,因而陸續有二廠、三廠、四廠乃至五廠的開辦設立,但仍是以從1958年成立的宜興紫砂工藝廠為主要紫砂道統,其工藝、型制、泥料、窯燒均屬上乘。

所謂的「廠壺」簡單來說,乃是由一廠官方所生產或訂製,均由一廠開發、一廠派工、一廠用料、一廠燒製、一廠出貨的,是為一廠壺。主要生產的項目為有一定數量的紫砂類商品,其中包含少部份紫砂研究室所開發生產的名家壺、紫砂雜項等。
紫砂一廠除了自行開發生產紫砂商品以供對外銷售之外,也接受訂製,包含早期馬來西亞高泉發茶行、香港祥興茶行、80年代之後的四大港商,雙魚、錦鋒、海洋以及英泰。這些都是直接向紫砂一廠所訂製生產的紫砂商品,均屬於「廠壺」的範籌。

 

《廠壺誤區》

所謂的「誤區」,就是指對某件事物的「誤解」,當然在紫砂廠壺裡也有存在著誤區。在資訊發達的現在,很多傳播媒體總是散佈著「如何選一把好的紫砂壺」、「如何挑紫砂壺」、「什麼才是好的紫砂壺」…等等,如果你要把這些條件套用在紫砂廠壺身上,那就回頭吧!廠壺不適合你!

 

一、口蓋不嚴,鬆弛搖愰

在現今的工藝裡,要做到口蓋嚴謹是很容易的事,只要第一次燒製後,拿出來再整口或使用整口機,整口後再回燒一次不就好了。但你以為這些事,現今工藝陶手的師傅,那些老一廠的工藝陶手會不知道嗎?當年紫砂一廠做的是商品壺,拼的是外匯,需要的是「量」,一次窯工就要做好,誰還有美國時間讓你初燒一次後再拿回來多做一次整口再回窯燒的工夫?當年一廠的陶手說,「口蓋做太嚴謹還會被退貨,是找麻煩。」。那有人說為何不一次就把口蓋做到適當的大小就好?紫砂成型是打泥片先做基礎型的,泥片的厚度是陶手打泥片打出來的,泥料的燒製也會依不同的泥性,收縮度亦有不同,就算是高級工藝師,一次要做到壺口嚴謹也要時間以及對該泥料的收縮掌握度好才辦的到,一拿捏不好,不是爆蓋就是卡蓋,你說,在拼量拼外匯一次窯燒的年代,這不是找麻煩是什麼?

 

二、三點一線

又有人說,這紫砂壺必需做到三點一線才是好工藝。是的,是好工藝,但這是基本的要求而已,一樣在量產的時代,黏貼壺嘴、壺把,再快速拿個尺比對一下有個大約就行了,你可別真的要認真拿了水平儀在量,廠壺裡稍為歪嘴斜把的多的是,除非真的歪很多,不然就別太認真了。

 

三、流口水,壓孔止水

這就跟口蓋嚴謹度有關,因為口蓋不嚴,所以會流口水,就算比較嚴一些,某些壺型要讓它不流口水還真的很難,尤其是方壺。更別說壓孔止水,某些壺口較沒那麼鬆的,壓孔可以斷個六、七分,但也別太認真,某些壺型的孔你要壓還壓不到。壺孔主要是透氣用的,有透氣水才出的來,不是讓你表演斷水流特技的。

 

四、掉砂、爆砂、工具痕、工藝痕

紫砂在窯火燒製的過程中,由於一廠時期是使用煤窯、重油窯,與現今的電氣窯、瓦斯窯不同,溫度在控制上並不容易,差個幾度結果可能就不一樣,包含掉砂、爆砂、窯裂…等,只要不影響使用,成品影響程度低都是可以接受的。

爆疵、爆砂、突子、爆泥這情況,也是在一定優質泥料上會發生的情況,因為純料紫砂是砂性相當高的泥礦,紫砂礦在燒製時會收縮,當較大砂粒因燒至高溫、收縮而無處跑時,就會向外爆出或凸出,因而形成所謂的爆砂、突子。

工具痕,當然手做的東西(擋胚也是手做的),多少一定會有工具痕或是因製作過程所產生的修飾痕,這是合理的。

 

五、花泥

花泥,指的是紫砂壺在出窯後在壺身上留下泥色不均的現象。形成原因包含明針修胚程序、泥料不均、接泥密度不同等,但這也表示該壺是使用天然泥礦,一般灌漿或另行化學調色的壺就不會有這種情況。花泥在廠壺中是蠻常看到的現象,尤其是80年代之前的廠壺,可別不識寶認為這是不對的紫砂壺。

 

六、為何外面紫砂灌漿壺這麼便宜

首先告訴你,因為紫砂泥料的礦物結構不能透過灌漿方式來製壺,就連拉胚也不行。紫砂屬砂性重、多角結構且具透氣性的泥礦,必需透過拍打泥片的方式來成型,正所謂泥為肉、砂為骨,就算是透過擋胚的方式製壺,也必需先將泥片拍打成型,才有辦法將泥片置入壺胚模具之中按壓。你如果看到用拉胚或灌漿的紫砂製品,那肯定是打了針吃了藥。一廠並非沒試過灌漿,有一小段時期得確是嘗試過,也有成品,但量都及少,製作反而不易而且成品難以接受(50年代末60年代初少量水平以及80初少量小花貨)。如果你真的了解紫砂壺基本成型方式,就知道199是買不到紫砂壺的。 《紫砂壺半手工製壺過程圖解》 (別懷疑,廠壺最基本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廠壺的價值》

廠壺多數是擋胚製成的商品壺,為何有如此的價值?少則幾一、二千台幣一把,多則數萬台幣一把。

 

一、最正統的紫砂。

宜興紫砂盛於明清,明清以來純正的宜興紫砂礦一直延續到紫砂工藝一廠,並拜共產制度所賜,在紫砂工藝一廠獲得最有系統、無私且制度化的進行統一開採、煉製與陳腐,並有系統的配製各色泥料,紫砂一廠的用料是一致性、規劃性、制度性且料子純的。比起現今五花八門,令人炫目,加東加西,且來路不明的泥料,當年一廠紫砂用泥更見可貴。

 

二、最純正的紫砂工藝。

一廠成立以前的紫砂工藝傳承,講究傳統師徒制,各家各有方,密而不授。在紫砂一廠成立之後,七大紫砂藝人聯合公開集中授課,無私的傳授各家紫砂工藝技巧,無論光貨、花貨、陶刻、雜項等,都在這個時期獲得最大限度的技術流通。

 

三、最正規的紫砂傳承。

民國以來的紫砂傳承,在紫砂工藝一廠獲得了最主力的延續,並在紫砂工藝一廠如煙花般的炫麗展開,紫砂一廠是公開授徒制,所有陶工必需經過三年以上的基礎陶藝訓練,並經過考試認可後,方可進入車間進行紫砂壺生產。如此一代傳過一代,至今中年出色陶手多曾在一廠習藝的,均經過老藝人的基礎陶藝訓練,並承習了正統的紫砂工藝。

 

四、紫砂一廠不存在了。

最現實的一面,就是紫砂一廠不存在了,廠壺不再生產,代表你我手上的廠壺都是存世的廠壺之一,破了、損了、毀壞了,也就沒了。

 

《結論》

茶說會寫這一篇,主要是針對「紫砂廠壺」而論,因為很多朋友都在問相同的問題,或是第一次接觸一廠紫砂的朋友們共有的疑惑,與其一一解釋,不如把大致上的問題與回覆寫出來,如果你真的喜歡泡茶,但對茶具又很極具要求美觀、精準、細微無缺的完美主義者,建議您還是選擇其它茶壺用具。因為正統一廠的紫砂壺,若硬是要找,幾乎都會有痕、有缺、走精、有些許不完美,是難以十全十美的,因為紫砂一廠的紫砂壺,是有傳承、有手藝、有人文、有溫度的茶具,它不是冰冷的機器製品,就算它只是半手工量產的商品壺。

 

希望這篇能回答到某些朋友們的疑問,感恩。(2017/02/03)

 

宜興紫砂一廠-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
0
0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壺名:彎嘴陽羨
作者:一廠陶工
泥料:年糕土
年代:約1982年左右
出水:單孔
容量:約90 C.C.
底款:陽羨紫砂
蓋款:無
把款:無

彎嘴陽羨是屬於82小品類的小品壺,量容不大,小品而精緻,亦是眾多壺友所追求的收藏之一。而所謂的82小品,是指1982年左右,宜興紫砂一廠所製造生產的小品壺,壺量大約都在100西西上下,壺雖小但作工卻精緻,因為小品壺比中品壺還不好做,因此多為老技師所製,所以從壺就看的出來功力不凡。

小品壺一直以來蠻受台閩一帶的茶友喜愛,無論在泡岩茶、鐵觀音、烏龍…等,都有不錯的效果,亦適合獨飲或二人對飲,而且對於較為珍貴的茶類而言,還算是挺精省的。

年糕土,常見於80年代初期,一廠短暫性存在的泥料,大約在1970年代末期至1985年左右,其泥料發色介於清水泥與紅泥之間,泥性重,不適合製作大壺,因此以小品壺居多。年糕土其泥質細膩、緊實,具厚重感,泡養後泥色溫和發潤,摸起來如膏似脂,如年糕般的色資而得人喜愛,泥料因窯燒溫度高、低不同而呈現偏紫或偏紅。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蓋內作工與氣氛。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單孔出水。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底部圈足與落款「陽羨紫砂」。

「陽羨紫砂」章款,僅見於80年代初期,與「宜興名壺」章款同時期,屬於80年代初期,因兩岸政治立場而不落「中國宜興」四字章的過渡用章,是具有時代性的特殊章款之一。

註:陽羨,為宜興古名。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泥料近照,幾泡後就溫潤如玉。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彎嘴陽羨-陽羨紫砂

 

曾有壺友透過光譜儀檢測分析泥料元素,其鐵質含量約在10000~13000ppm之間,與80年代之前的紅泥接近(80中後的紅泥鐵質約6000ppm左右),故應屬紅泥系(紫砂清水泥鐵質含量約在4700-6300ppm之間)。
關於年糕土的由來並無實際的考證,大致上分為「原礦」與「拼配」兩種說法,各執其一,茶說在此就不多說明。目前所知被歸例為年糕土的泥料有兩種,一種是泥料中有黑色粒點的年糕土,一種是沒有黑色粒點的,其中帶黑色粒點的年糕土,其鐵質高達16000~17000ppm,且帶錳元素,則應為拼配料(紅泥不含錳),因此原礦與拼配的說法可能都是對的,但廠裡並沒有「年糕土」這名稱,而台灣壺友所稱的年糕土,可能分別包括了80年代初期兩種相似泥質但卻不一樣的泥料。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
0
0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壺名:線漂壺
作者:一廠車間陶手
泥料:清水泥
年代:80年代初期
出水:獨孔
容量:約110 C.C.
底款:荊溪惠孟臣製(亂六字)
蓋款:0 (工號章)

線漂壺,俗稱「芭樂壺」,台灣壺友因壺型酷似芭樂而名之。綠標期多見八杯的芭樂,反而六杯的芭樂少見,兩者除大小之外,主要分別在於蓋型不同,六杯的蓋型延用六零年代的線漂蓋型,較扁,不似八杯高且圓。


芭樂壺與其它素體光貨壺型來說,與標準水平一樣,都是屬利於使用、發茶與上手的壺型,因此喜愛者眾,數量多,也不難發現它的蹤跡,唯六杯數量並不多見爾。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壺內接底工法,這屬於70年代的接底工法,80年代水平系列的接底會再補上一層泥來把底溝覆蓋。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蓋內氣氛與工法,以及用以做為計件的數字工號章「0」。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壺底工法。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壺底與落款,「荊溪惠孟臣製」的亂六字章。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章款,因為章刻的比六零年代還不工整,因此俗稱「亂六字」。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最後來一張近照,清楚看到為較深紫的清水泥。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宜興紫砂一廠-線漂壺

 

以上感謝壺友們欣賞。

宜興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
0
0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壺名:松竹梅三友壺
作者:金鳳
泥料:清水泥 / 綠泥 / 紫泥
年代:70中末
出水:網孔
容量:約480 C.C.
底款:中國宜興
蓋款:金鳳

松竹梅三友壺,紫砂工藝廠傳統花貨,取歲寒三友之意合而為一的壺型,壺身分別有松皮、竹節與梅樁三體;松皮為深紫泥貼皮,竹節並葉飾為綠泥漿塗飾,梅樁則為壺本體清水泥。壺嘴為竹節塗綠泥漿、壺把為梅樁、壺鈕則為松枝並葉。

三友壺有分大小兩款,小三友約180西西,大三友約480西西,此壺型一直到90年代都還有生產,可留意各年代的綠泥用料、壺型與章款做為區分,一般來說大三友會比小三友來的精細些。

金鳳,應為「蔣金鳳」,女,1953年12月05日生於江蘇宜興,國家級工藝美術師。1972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七大老藝人之一的王寅春,並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學習創作與設計,1992年進中央美術學院進修陶瓷設計並結業,同年被紫砂一廠聘為帶班輔道老師。1995年作品「情牽夢繞壺」獲江蘇省工藝美術陶瓷新品評比二等獎。

三友壺在六零年代就已經存在並生產,主要差別在綠泥的用色以及精細度,這綠泥是塗刷上去的,本體是清水泥,早期的三友作工較為精緻,綠泥是青綠色,中後期是這種藍綠色,壺友可以留意竹飾的綠泥與鈕部松葉的綠泥;這把松葉的綠泥還是用綠色,個人認為此壺應製作於不同綠泥的交接期。

其實喜歡三友壺的壺友並不多,因為大部份的三友壺在作工上都相當的粗糙,尤其是小三友,精工的並不多。而此壺卻無論在竹飾、梅飾、樹枝以及松皮的處理上都屬水準之作,比起同期的大三友勝出許多,雖然有小傷,但還是不減其精緻與風韻。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松皮的處理相當的到位。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梅枝與梅花均是模具製作的,但細節的處理很不錯,還保有立體感。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松鈕做的相當漂亮,松葉還是使用早期的綠泥。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壺底圈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中國宜興正四方章。

 

壺內接底的作工與梅花七孔出水。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蓋內氣氛與落款「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最後來一張不同角度的近拍。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紫砂一廠-松竹梅三友壺-金鳳

 

以上感謝壺友們的欣賞!


宜興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
0
0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壺名: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作者:一廠陶手
泥料:紅泥
年代:70年代
出水:獨孔
容量:約 65 C.C.
底款:中國宜興
蓋款:無

水平壺的杯數有常聽到的一杯、二杯、三杯、四杯…(早期紫砂一廠定名主要是二、四、五、六、八、十、十二杯),同時台灣與中國地區因不同的單位容量,所計算的杯數不盡相同,中國一杯約15西西,台灣一杯約20西西,但無論哪種說法,最具實用價值的多主要在四杯至十杯,也就是實際容量在80西西至180西西左右。

小杯數的水平壺雖然不實用,但售價卻也不低,主要是因為製作上較為困難,當然也有一群小壺的愛好者,特別鍾情於小杯數的水平壺。
三杯小水平與四杯水平容量差不多,約差在10西西左右,同杯數紫泥會因收縮比的因素,比紅泥大一些,也是一款適合獨飲的容量。三杯水平小歸小,在製作與型制上還是很講就的,該呈現的線條、作工、斷水等,都是馬虎不得。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70年代中期之前常見的壺內接底工法所呈現的溝底,70末80初之後,漸漸就開始多一道工序把這溝給補起來。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蓋內氣氛與工法。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壺底圈足與中國宜興六四章。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紫砂一廠-三杯紅水平標準壺

 

以上資料供參考,感謝壺友欣賞。

宜興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
0
0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壺名:豐收壺 / 松鼠葡萄
作者:李碧芳
泥料:清水泥
年代:70末
出水:網孔
容量:約750 C.C.
蓋款:碧芳
底款:中國宜興

李碧芳,紫砂工藝廠資深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1939年12月生於江蘇宜興丁蜀鎮,50年代末期,紫砂工藝廠建立時,第一批進入紫砂工藝廠的陶手,師從老藝人朱可心,並任工藝廠輔導,培訓學徒。1984年進入紫砂工藝廠研究所,從事新產品開發、設計與創作;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已於2004年年底逝世。

大豐收(大松鼠葡萄)因意富豐收與多子多孫的吉祥涵意,因此從紫砂工藝廠早期60年代開始,就是相當受人喜愛的壺型,也是紫砂廠出口的主力之一,許多花貨大家都有製作過。

此壺型的壺體為擋胚成型,每批壺體多少會有所不同,佈局更會因製作的陶手而有些許相異,據資深壺友考察,雖然壺體是擋胚成型,但工序與全手並沒有差多少,當年製作大豐收的陶手,一天最快也僅能完成一把半。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花飾佈局與作工細節。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壺蓋上的葡萄花飾。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蓋內氣氛與工法。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碧芳小章。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壺內工法與出水孔。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捺底工法。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底款為中國宜興四方大章。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最後來兩張近照。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紫砂一廠-大豐收壺-李碧芳

 

以上資料供壺友參考。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
0
0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壺名:小漢君
作者:毛毛 / 謝曼倫
職稱:國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泥料:紫砂清水泥
年代:60中末
出水:網孔
容量:約280 C.C.
蓋款:毛毛
底款:中國宜興

謝曼倫,女,國家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1942年生於安徽蕪湖,別號「毛毛」,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朱可心、范正根。代表作有「迎客松壺」、「桑寶壺」與「竹段提樑壺」…等。作品工藝精湛,技法獨特。

陶刻為毛澤東詩句,標準文革前期的氛圍: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六十年代中,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宜興紫砂廠產能降低,許多輔導級陶手均有參與生產出口賺外匯的商品,因此在這裡看到謝曼倫也不意外,除此還有見過張紅華與曹婉芬…等。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茶說收到時糾結了一下這個蓋沿,仔細研究過後,發現這並非是後人修補,而是入窯前就修補了。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蓋內氣份,還留有一小工具痕。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蓋內落款「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壺底的工法,細節處理的還是很不錯。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當時常見於外銷的中國宜興正四方章。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壺內工法與出水孔。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最後來兩張近照。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宜興紫砂一廠-小漢君-毛毛 

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

宜興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標準壺

$
0
0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壺名:六杯紅水平標準壺
作者:一廠陶手
泥料:紅泥
年代:70年代
出水:獨孔
容量:約 120 C.C.
底款:中國宜興(三七章)
蓋款:無

水平壺的杯數有常聽到的一杯、二杯、三杯、四杯…(早期紫砂一廠定名主要是二、四、五、六、八、十、十二杯),同時台灣與中國地區因不同的單位容量,所計算的杯數不盡相同,中國一杯約15西西,台灣一杯約20西西,但無論哪種說法,最具實用價值的多主要在四杯至十杯,也就是實際容量在80西西至180西西左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蓋內工法、模具脫痕、角度與氣氛。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壺底的圈足工法與中國宜興三七章(章款比例三比七)。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正70年代常見的壺內溝底接法,70末80初之後壺底的模具改變,亦會多一道工法把這溝補起來。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單孔出水。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最後來一張不同角度近照。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紫砂一廠-六杯紅水平

 

以上資料供壺友參考。

宜興紫砂一廠-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
0
0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壺名:四杯標準水平壺
作者:一廠陶手
泥料:紅泥
年代:60年代
出水:獨孔
容量:約 75 C.C. ~ 80 C.C.
底款:荊溪惠孟臣製(大字溪)
蓋款:無

水平壺的杯數有常聽到的一杯、二杯、三杯、四杯…(早期紫砂一廠定名主要是二、四、五、六、八、十、十二杯),同時台灣與中國地區因不同的單位容量,所計算的杯數不盡相同,中國一杯約15西西,台灣一杯約20西西,但無論哪種說法,最具實用價值的多主要在四杯至十杯,也就是實際容量在80西西至180西西左右。

收藏是條漫漫長路,也終於讓茶說在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裡,收到60年代的六字標準水平壺了,而且還是原蠟未使用的品項,也是茶說第一把入手的荊溪六字。

早期的「荊溪惠孟臣製」、「荊溪南孟臣製」、「宜興惠孟臣製」,多在70年代之前,只有極少部份會出現在70年代,茶說就看過70末的內紫外紅用過此早期荊溪六字章,只是很稀少。當然此六字章指的不是80年代的亂六字章。

以下照片因為是有一層原蠟,表面也有些毛屑沾黏,請見諒。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蓋內工法與氣氛。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壺內接底工法與氣氛。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壺底圈足。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荊溪惠孟臣製中的大字溪章款。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最後來一張近拍沙龍照。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四杯紅泥水平壺-大字溪

 

以上資料供壺友參考。

Viewing all 5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