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宜興 | 茶說壺途-宜興紫砂壺收藏
Viewing all 5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
0
0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綠標

名稱:線漂壺 (芭樂壺)
年代:70末
標款:綠標
泥料:清水泥
底款:中國宜興(鑰匙中)
蓋款:無
作者:不明 (宜興一廠壺)
來源:大馬回流壺

綠標芭樂壺,主生產於七○年代末至八○年代初期。一般以八○年代六字底款「荊溪惠孟臣製」最多,但因大量生產而其工藝最粗。而較早期的綠標芭樂壺,底款為「中國宜興」,蓋內為無款或數字章。

其年代先後區分大約如下:

 

早期:蓋內無款、數字款+底款「中國宜興」;細工。

中期、蓋內姓名款+底款「荊溪惠孟臣製」;細工。

後期、蓋內數字款+底款「荊溪惠孟臣製」;粗工。

 

70末的蓋款,以無款與名字款最早,之後才是數字款,但此款中國宜興亦見過數字款。因其年代區間僅一至三年之間,差異並不大,在同期之中,底款中國宜興在工藝上是較早且細緻的。此外,此壺內存有四方紙質之商檢標,亦是相當稀有的。

 

圖一、開盒圖,原廠盒。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盒裝

 

圖二、綠標,內含稀有的四方商檢紙標。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商檢標

 

圖三、底款「中國宜興」,少見的雙中四字款。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底款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底款

 

圖四、第一次清洗完畢!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圖五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圖六、蓋內無款。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以下是第一次清洗完與泡養幾次後的比較…

泡養前略顯乾澀,泡養後會呈現比較油潤質感。

由於拍攝的光源環境不同,所以會有顏色上的差異,茶說只有此壺一把,沒辦法同時做對照,大家還是看土胎變化就好~    > .. <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70年末清水泥線漂壺(芭樂壺)

 

奇摩購物中心推薦


豐收壺(松鼠葡萄)-荊溪田製

$
0
0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

壺名:豐收壺(松鼠葡萄)
底款:荊溪田製
泥料:甲子泥(黑星土)
年代:1980年代初期(80-85)
容量:約180西西
出水:梅花七孔

豐收壺,又名松鼠葡萄,是相當令人愛不釋手的壺型,以圓球形為壺體,佈以葡萄藤蔓,壺上幾隻活潑靈動的小松鼠正採食著成熟的葡萄。

圓壺代表中國人的圓滿;藤蔓有延續之意;松鼠因為可愛、靈動,又為十二時辰中的「子鼠」,喻「子」之意;而葡萄果實結果成簇成串,結實累累,寓意豐收。因此松鼠葡萄紋飾用意有「多子多豐收」、「子孫萬代」以及「繁延不絕」等吉意,是很討喜且讓人喜愛的器飾。整把壺意已將中國人傳統觀念完全表達,難怪許多陶手均以此類壺型再行變化,相關作品亦令人相當喜愛。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

 

荊溪田製,八零年初,荊溪姓製的壺均要比其它同時期相同的壺型較為細緻,傳該壺多為帶班的師父或老技師所製,數量並不多,因此相當珍貴。

據潘持平老師所述,當時荊溪姓製的印章,均為紫砂印,並無角印或鋼印,而姓製章並無特殊班別,是誰分到哪個姓章,就用那個姓章。
因此,同為荊溪方製或田製,並不會是同一人或同班別。
依荊溪姓製的壺品作工,當時發放的對象,應都是技術較高的老技師。

甲子泥,又名黑星土,是宜興一廠七零末至八零中期的官廠用土,屬併配泥的一種,也是宜興一廠拼配泥之始。因泥胎佈有黃色及黑色砂點而聞名,此泥並非只出現於甲子年,名甲子泥,應主要為台灣首見於甲子年(1984年),也是台灣地區的用語,中國地區稱黑星土。

由於七零年代一廠泥料使用量大,尤其是原礦的清水泥(紫砂純泥),但被認為泥料的質感不夠沉穩,變化少,且為了改善當時泥料的特性,便於快速且大量的製壺,因此開始研究以拼配泥的方式來製壺,也就產生了後來的黑星土(甲子泥),一開始在八零初試用,想不到獲得的反應相當好,包含泥料的質感與泡養後的變化均讓人相當滿意,色澤沉穩而飽滿,泡養後Q透溫潤。因此在1983年至1985年間(甲子年前後一年)大量使用於商品壺,包含了當時名家壺的用料。

一直到了1986年之後,可能甲子泥已經配不出原來的樣子,其間曾短暫出現茄紫泥,後就改使用所謂的拼紫泥了。
因此,黑星土(甲子泥)在宜興一廠的用泥歷史之中,是有其明顯的時代特徵與特色的。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

 

下圖:底款「荊溪田製」。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底款

80年代甲子泥豐收壺-底款

 

豐收壺(松鼠葡萄)-荊溪田製-底款

豐收壺(松鼠葡萄)-荊溪田製-底款

下圖:蓋上的小松鼠相當的靈活生動。

豐收壺(松鼠葡萄)-荊溪田製

豐收壺(松鼠葡萄)-荊溪田製

 

奇摩購物中心推薦

大彬如意-樊根娣

$
0
0
大彬如意-樊根娣

大彬如意-樊根娣

壺名:大彬如意
泥料:紫泥
年代:1998年
作者:樊根娣(女)
底款:樊根娣制
蓋款:根娣

<<述敘>>
中國宜興一廠最後的商品壺。
宜興一廠後期,由於虧損連連,在紫砂商品壺的製作及泥料的品質上也已經大不如前,在得不到藏家良好的回應下,只好於1998年後,走上關廠一途。
此壺壺底的「方圓章」,是最後一年(1998)臺灣新竹君建茶行承接一廠商品壺時,針對標示所做的改變。

大彬如意-樊根娣

大彬如意-樊根娣


由此壺即可看出,一廠在泥料與作工的水平上,已經因虧損無力經營,而不如早年一般的用心。因此,此壺在紫砂時代上的階段性任務,即代表著一廠的結束。

 

大彬如意-樊根娣

大彬如意-樊根娣

 

下圖:蓋款-根娣。

大彬如意-樊根娣-蓋款

大彬如意-樊根娣-蓋款

 

下圖:底款-樊根娣制。宜興一廠最後的方圓章。

大彬如意-樊根娣-底款

大彬如意-樊根娣-底款/方圓章

 

奇摩購物中心推薦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
0
0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壺名: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泥料:紅泥
年代:80年代中期
成形:擋坯
底款:中國宜興
特色:祥興茶行黑鈾字(細)
<<述敘>>
此為 80末或90初由香港壺商轉進臺灣的祥興茶行水平標準壺,非祥興首批訂製壺。此鈾字為細體、字面不反光,依壺蓋作工為短牆和鐵板蓋,以及泥料看來,為80中左右之廠製品。

黑鈾字一:馳名 通城虎鐵觀音 幔陀西三印水仙 真正玉觀音

黑鈾字二:香港 祥興茶行 大道西七十四號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下圖:壺蓋。矮牆鐵板蓋。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蓋內無款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蓋內無款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下圖:流嘴。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

 

下圖:底款。中國宜興/祥興茶行(黑鈾)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底款

香港祥興茶行訂製水平壺-底款

 

奇摩購物中心推薦

茶說見解:一把好的紫砂壺

$
0
0
一把好的紫砂壺

一把好的紫砂壺

一把正宗原料的中國宜興紫砂壺,便宜的千元初一把;上的了抬面的幾千元一把;小名家或名家壺,可能就要七、八千至幾萬元不等的價位。

同一種壺形,有的是幾百元,有的是幾千元,有的則要幾萬元。看在旁人的眼裡,直會問,有什麼不同,不就是長的一模一樣的茶壺爾?

到底是差在哪?

以來形制來說,茶說常將之分為日常合用、工藝與日用俱備以及純工藝創作三類。

日常合用,例如紫砂官廠的商品壺,均為模具壺,大量生產,其設計多適用於平時泡茶等之用。

工藝與日用俱備,例如官廠時期工藝師打版壺,名家創作壺等,多為全手工或模具擋坯,在合泡上手的前提下,展現不凡工藝手法或創作裝飾。

純工藝創作,即不考慮合泡、上手與否,純展示陶藝工法及藝術價值。

 

以茶說的觀念來說,「壺」者,侍茶之位。一把壺,若無法用以侍茶,或難以侍茶,則不稱為壺,而是為一藝術作品,為觀賞陶匠工藝之用。

紫砂壺之所以可以如此深入民間,除了它本身即為一日常用品之外,亦可透過平日泡茶而近距離賞玩、宜性、宜情也。此方乃紫砂壺所欲表現之真正的生活藝術。

 

紫砂壺之基礎,乃是「泥」,宜興特殊的紫砂泥礦,特殊氣孔,透氣性與侍茶性特佳,一把商品壺可在平日泡養之中,泥料在吸收茶油而漸漸獲得不同的變化,開始變的溫潤如玉,內斂而不華。

但一把好的紫砂壺,泥,只是基本,在於整體形式上,常見的說法,必需具備「精」「氣」「神」

「精」者,乃精神也。所謂的精神,是壺體本身由壺底、壺腹至壺胸處一種向上展伸且飽滿的表現,例如人縮小腹、抬頭挺胸時,是否顯的格外有精神。

「氣」者,乃氣勢也。所謂的氣勢,是壺體表現的利落否?壺蓋與壺頸之銜接是否一氣而順暢,若壺處該展未展、該彎未彎、細節未到位者,氣勢整體表現即略感氣勢不足。

「神」者,乃神韻也。壺之神韻,在於壺型的表現,例如綴球壺在於表現圓球堆疊般的壺體,是否表現到整體「圓」的體現;花貨則是否將之具神擬出。

但此,均僅說明紫砂壺本體之三要。

 

朱泥思亭

朱泥思亭

以此朱泥思亭壺來說,由飽圓壺體為主,向上延伸了精神,處處飽滿。

壺頸與蓋銜接無礙,三彎流嘴與手把雖秀氣而卻曲弓有勁且弧度優美順暢,整體一氣呵成。

思亭乃梨形之變體,圓體梨形均是神韻俱足。

 

此外,茶說則認為,除該本體三要,仍需具備「魂」

「魂」者,乃用壺之表現也。

壺之魂,始于入水,活于侍茶,終于出水,得一香茗。

一把好的紫砂壺,在入水之後,即開始展現活絡其特殊的侍茶性,吸收多餘的熟湯之氣,體現茶之原香原味,乃至於出水間的俐落、明快,無論是涓涓君子,還是豪邁俠客,一池碧黃落定,乃壺之魂也,亦可以說,這方是此壺之個性。

因此,若一把紫砂壺少了伺茶性與出水時的俐落明快,或是水歪蓋漏的,就像一個失魂落魄的身體,空有「體」而已;而一把紫砂壺若空有一身絕藝,卻被奉之高閣,久之,亦易闇然失魂也。

 

其實,每把紫砂壺除了以上較客觀的看法之外,當然也有其它較主觀的看法,必竟每個人的審美觀、取壺經歷與喜好不同,此處好壞並非如終一是,客觀的看法主要常用在於投資收藏,主觀則用於宜情宜性。必竟玩壺、藏壺,修身養性的是自己,並非在於他人看法。

 

奇摩購物中心推薦

經典庚午年8杯/6杯水平

$
0
0
經典庚午年8杯/6杯水平

經典庚午年8杯/6杯水平

壺名 : 經典庚午年8杯/6杯水平
底款 : 中國宜興庚午年製
泥料 : 經典紅土
容量 : 約160cc(8杯)/120cc(6杯)
出水 : 蜂巢球孔
年代:1990年~1993年

西元1990年至1993年間,四大港商之一的錦鋒公司向宜興一廠訂製高水準的紅土水平壺。當時港商錦鋒公司董事長趙小蝶,主要推廣普洱茶,但普洱茶的茶葉多碎片,為了能讓茶壺出水順暢,因此特別要求一廠使用文革綠標期的蜂巢球孔,且整批製壺泥料經過精練陳腐,要求作工工整,比起同時期一般廠壺明顯較為優等。

這是此行去秀林茶莊收到的好東西,不僅是相當稀有的港商一廠訂製品,而且還是蜂巢球孔,泡起茶來格外的順手。

當然這也是有故事的,在茶莊裡已從林莊主那親述這段歷史,包含許多老業者與港商、一廠間的故事,吃茶聽故事,額外的有意致。

這壺的由來,大致如下:

嘉義知名老業者趙姓前輩於90年初,屢次親赴錦鋒公司,以老交情的身份辦理數千廠壺回台灣,其中最為珍惜的就是此庚午水平,因為庚午紀元壺除了名聲響亮,又以錦鋒訂製之球孔為之最,僅錦鋒此批訂製為球孔,其餘港商或一廠生產均為單孔出水。此庚午底款印章共三至四款,可見庚午紀元章在一廠並非僅有單一款識。

林莊主為了證明一廠有生產過球孔的水平壺,特至老業者處,交情再次購回此壺品,並分享給壺友,讓我們能有此幸能識得此壺。

經典庚午年8杯水平

經典庚午年8杯水平

 

經典庚午年6杯水平

經典庚午年6杯水平

 

關於此壺雷射標

早期有進入丁山紫砂一廠的老業者都知道,當時一廠出口都受制於四大港商,必需抑賴港商出口至台灣。94至95年之前,一廠有特別為香港四大公司設立紫砂壺倉庫,因為香港公司於香港的倉庫小,無法屯積過多的貨品,因此一廠做好的壺,若是港商喜歡,選購後即先付訂金,隨後即放入一廠此為港商設立的專用倉庫,等港商付了大部份的壺款後,再行出貨,而標籤也就是出貨時方貼上,造就90完成的壺,於93年後出貨時貼雷射標的情況(雷射標為1993年後使用)。

經典庚午年8杯/6杯水平-清洗前

經典庚午年8杯/6杯水平-清洗前

 

下圖是未清洗前壺內的餘土,將最原始的一面留下來做為記錄與見證。

壺內作工餘土-8杯

壺內作工餘土-8杯

 

壺內作工餘土-6杯

壺內作工餘土-6杯

 

壺嘛~就是要來用的,這是壺之本業。

拆標準備清洗,雷射標的貼紙還真是黏性十足!

拆標準備清洗

拆標準備清洗

 

經熱水滾沸、殺菌除土、檢查流嘴、擦除殘標後,整個煥然一新!顯現出漂亮的原廠紅土色~~

大鈕、大把,果然是庚午的特色,但在港商的要求下,比起一般商品壺,還是精工許多!

經典庚午水平清洗完畢

經典庚午水平清洗完畢

 

接著來看看此經典庚午的細部~

庚午水平八杯

庚午水平八杯

 

庚午水平六杯

庚午水平六杯

 

下圖:蓋內作工,長牆,屬於石膏模燙柸。

庚午水平蓋內

庚午水平蓋內

 

下圖:壺內底部作工。

 

庚午水平壺內

庚午水平壺內

 

下圖:出水為蜂巢球孔,是此經典庚午水平的一大特徵。

 

庚午水平蜂巢球孔

庚午水平蜂巢球孔

庚午水平蜂巢球孔

庚午水平蜂巢球孔

 

 

下圖:此經典庚午水平的底款有三至四種,這是其中的兩種。

庚午水平底款-八杯

庚午水平底款-八杯

庚午水平底款-六杯

庚午水平底款-六杯

 

庚午水平神話歷年來的爭議相當多,仿品也特多,當年港商包圍一廠,被港商多收一手的台商,要突破政治氛圍直達一廠,那段壺商利益糾葛的春秋戰國時代,無論勝負如何?真仿如何?廠外、私接、鄉坯訂製等眾說云云,歷史的真相、壺的真偽是不變的,是一廠的,就有一廠該有的基因血統,不會因為長的跟一般不一樣,就否定這個結論,再亂的春秋時代,擁有的也是一篇真實的史章。

曾有壺友詢問茶說,此壺是否為錦達廠所生產?答案是否定的。

錦達廠於1992年間,由港商錦鋒與一廠共同合資所建立,陶手亦由一廠人員所分發,泥料亦為一廠用泥,唯窯燒是使用與一廠不同的電窯,該廠目前回歸民營後仍然存在,依然使用電窯燒製。

且此壺亦非由一廠接單,交由錦達廠生產,而是確實為正一廠所製,這是老業者所證實,且由窯燒氣氛來說,亦非使用電窯所製。

壺友會有所疑問,主要是該批數量並不高,港商訂製是有當時的行銷目的,因此曝光度不高,且與一般所認知的庚午壺或同期水平壺有所不同,故壺友們的疑問是合理的。

這段來自於深處台灣老業者與港商交手的歷史,是人所知,亦為人所不知,茶說倚聽於席,如臨其境,被帶入那段不為眾人所知的過去。

現今資訊發達,過去紫砂壺的資訊多來自於上手業者,但業者的業者呢?紫砂壺進入台灣最大的兩個窗口台中與高雄,又藏著多少與港商間的過去?當時煙霧迷漫,現今塵封雨後,探尋著荒間小道…

一把不一樣的庚午水平,就這樣帶出了這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奇摩購物中心推薦

好事(柿)壺-陸順娣

$
0
0
好事(柿)壺-陸順娣

好事(柿)壺-陸順娣

壺名:好事(柿)壺
作者:陸順娣
泥料:紅泥/黑鐵砂
年代:80年代末
出水:梅花七孔
底款:陸順娣制
蓋款:順娣

柿子,中國傳統吉祥代表的水果之一,代表柿柿(事事)如意。也是紫砂壺傳統常見的一種壺型。

此壺以紅泥為壺體,黑鐵砂為柿蒂蓋、流與把,造型相當的可愛且富吉意。

在秋天的季節,用它來一泡熟普,一定別具風味~~

此壺用泥,紅泥非80末一廠用泥偏橘黃,底款木頭章應於86年開放後使用,一廠壺底款在中國開放前,多落中國宜興四字章或港商訂製章,因此該壺的年代應落在86年至88年之間。

好事(柿)壺-陸順娣

好事(柿)壺-陸順娣

此壺作工從柿蒂來看,相當的細緻,不若一般的商品壺,真不知該歸商品壺還是名家壺。

好事(柿)壺-陸順娣

好事(柿)壺-陸順娣

 

下圖:蓋款-順娣。

蓋款-順娣

蓋款-順娣

 

下圖:底款-陸順娣制。

底款-陸順娣制

底款-陸順娣制

 

奇摩購物中心推薦

宜興一廠七零年代黑蘋果

$
0
0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壺名:黑蘋果
泥料:黑紫砂
年代:70年代末期
出水:單孔
容量:約120 C.C.
底款:中國宜興(三七章)
蓋款:無

俗稱黑蘋果的標準壺,因壺型類似蘋果,且以黑紫砂製作而得名。是廠壺標準中產量較少且熱門的壺型。茶說所知道的黑蘋果,最早的荊溪南孟臣製/惠孟臣製六字款,再來是中國宜興三七章、中國宜興四方小豆乾章最後是八零年代中國宜興六四章,是否仍有其它底款,茶說就不清楚了。

收到這把壺時,裡外都佈滿不少的茶垢,基本清理後才發現,此壺的原主人,是用傳統的茶船泡養法在養壺的,也是老一輩人常見的養壺方式,因為壺身外環繞著一圈厚厚的茶痕,是茶壺長期在茶船中,被茶水所淹泡的水平線,因此相當的難以清理,茶內的壺垢也是卡了不少「黑金」,洗到茶說腰都伸不直了。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壺的周身還隱約的能看到圍繞在壺身上的那圈茶垢。而壺的流嘴還蠻大管的!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再來看看壺蓋,蓋內是無款的。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壺蓋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壺蓋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壺蓋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壺蓋

 

底款是七零年代末的中國宜興四字章的三七章。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底款三七章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底款三七章

 

再來一張鳥瞰泥料近拍照。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七零年代末黑蘋果

 

 


小魚化龍-白標期

$
0
0
小魚化龍-白標期

小魚化龍-白標期

壺名:魚化龍壺
泥料:茄紫泥
年代:80年代末-白標期
出水:梅花七孔
容量:約 250 C.C.
底款:無
蓋款:英君

魚化龍壺是宜興紫砂傳統的壺型之一,也是傳承百多年的壺型,象徵著鯉魚躍龍門,進化成龍的吉祥涵意,但在文革時期,由於此名具有封建意義,因此改名為魚龍壺。此壺型在文革與綠標期均有生產,最後僅少量在白標期生產,且精緻度已不若先前。

這把醜醜的小魚化龍,還真的不是很細工。茶說找了好久才找到這把,這把還是茶說有稍微用清水,以牙刷把壺面刷拭過,不然卡了一堆黃黃的垢,還真不能見人。之前找到的,要否就是文革的太粗又太大,要否就是來不及出手,不過真要找把廠內商品壺細工的還真不容易,只能看緣份了。

小魚化龍-白標期

小魚化龍-白標期

小魚化龍-白標期

小魚化龍-白標期

 

看看魚化龍的龍頭,是活動的,內有一龍舌可伸縮。

小魚化龍-白標期

小魚化龍-白標期

 

壺蓋是如意雲式。

小魚化龍-壺蓋

小魚化龍-壺蓋

 

蓋內「英君」,這時也別太理會作者是誰了。

小魚化龍蓋款-英君

小魚化龍蓋款-英君

 

壺底無底款。

小魚化龍-無底款

小魚化龍-無底款

 

壺上的白標。

其實魚化龍這壺款,在綠標後就不多見,但其實廠內是有一直生產到白標期,只是數量不多罷了。

小魚化龍-白標

 

80年代初期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
0
0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壺名:標準水平壺
作者:張梅云
泥料:紅泥
年代:80年代初
出水:單孔
大小:六杯
底款:中國宜興 (六四章)
蓋款:梅云

標準水平壺是許多壺友很喜歡且長年熱門的壺型,主因是順手,茶葉容易伸展完全,出水有力順暢。
但廠壺中的標準水平壺,卻也是壺友們長年來的痛,主因是仿品太多。


以80年代中期之前的水平壺來說,從製作的工法上,是可以窺之一二的;主要80年代中期之間的水平壺,其壺蓋的製作,多數都是以鐵模壓製而成,其鐵模壓製而成的壺蓋,那種角度與蓋內氣氛,與石膏模製的壺蓋是有很大不同,通常從壺蓋的製法中,大多可以先行判斷正確與否,但還是要靠點經驗,像茶說在碰上水平壺時,還是會超怕的。

茶說先前有寫過一篇關於鐵模製蓋的文章,壺友們可以看看: 點我瀏覽

梅云老師最出名的,當然不外乎是70年代的請飲烏龍茶系列,雖然當時只是贈品壺,但所用的泥料卻是一廠的絕好的小紅泥,當然,茶說一把也沒有!…不是因為遇不到,而是因為買不起…

 

細鈕、細把、翹嘴、鐵模蓋…這些都是80年代初期之前水平壺的特徵。

此壺的壺型,與同期的綠標水平,例如內紫外紅水平,均是相同的,只是梅云老師在水平壺的作工上是比較細緻,與一般廠裡製作水平廠壺的年輕技工作法不同,從此壺的壺內作工修飾就可以看的出來。

由於梅云老師這壺許多藏家也沒看過,或許有疑問,而這壺至今(2014年)約二年前,亦曾托人詢問過梅云老師,梅云老師亦回覆這壺是對的,這壺有蓋人名章的,也有沒蓋人名章的,但都是她做的沒錯。必竟這屬於一般商品壺,也不好讓老師開證,但有確認過就更安心了。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鐵模製蓋!鐵模是一廠才有的模具,廠外並無法複製。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鐵模製蓋內部氣氛、雲泥痕、短牆與相關特徵。蓋款是梅云。

7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壺內底部作工,梅云老師的作工向來比較細緻,內底接法明顯不同。

7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底款是六四比例章的中國宜興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梅云款

 

能收到這把壺對茶說而言,是純粹的好運,不然就算遇上了也收不起,也要感謝上家的讓藏!  :-D

 

以下這是另外藏家手上同時期的水平壺,也是精工的。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從下圖比較一下,除了因拍攝的光源所產生的泥色不同之外,壺型是相同的。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從以下細節可以看出此壺亦屬80年代精工的水平壺。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壺內接底的修工亦是精美。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壺蓋亦是鐵模製蓋,短牆,標準80年代中期之間的水平壺特徵。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底款是六四章。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80年代紅泥標準水平壺

 

以上是同時期的精工水平壺,可以比對參考看看。

文革小漢君

$
0
0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壺名:漢君壺
作者:芬仙
泥料:清水泥
年代:70年代中期
出水:雙排六孔
容量:約250 C.C.
底款:中國宜興
蓋款:芬仙
陶刻:色到濃時方近苦 / 味從回處有餘甘

漢君壺,是文革時期相當具代表性,而且很傳統的壺型之一。文革時期的小品壺並不多,大多是生產300西西以上的大壺。

而文革時期每個階段亦有不同的特色,例如60中文革之始,紫砂壺的刻款、壺飾多帶有文革特色;70初至中,紫砂又一番改革,底款也多落中國宜興四字章。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此壺陶刻為:色到濃時方近苦 / 味從回處有餘甘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蓋款是人名款,底款是中國宜興四字章,這是七零年代中期文革壺的特色。但落款為「芬仙」,依當時工藝師同音異字的落款方式,倒也可能是「鳳仙」。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茶說認為這把小漢君的流嘴做的蠻不錯的,看看文革時期的大品精美紫砂壺,玩玩少見的小品壺也不錯,泥料純正而且很實用!

 

來一張泥料的近照。

文革小漢君

文革小漢君

上合梅-荊溪朱製

$
0
0
上合梅-荊溪朱製

上合梅-荊溪朱製

壺名:上合梅
作者:愛平(愛萍)
泥料:內紫外紅
年代:80年代初期
出水:梅花七孔
容量:約180 C.C.
底款:無
把款:愛平
蓋款:荊溪朱製

上合梅也是紫砂一廠經典的花貨壺款之一,壺身五瓣合模,流把均為梅枝狀,壺上綠泥梅花點點。內紫外紅主要生產於80年代初期;荊溪姓製亦是多見於80初至80中,是屬於較為精細的壺品。此壺把款為「愛平」,作者應該是「楊愛萍」。


楊愛萍,女,1959年出生,紫砂一廠元老藝師楊義富之女,197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師從束鳳英、丁洪順。1988年5月進入紫砂研究所,進行創新設計。1994年6月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

上合梅-荊溪朱製

上合梅-荊溪朱製

 

此壺型製作屬於上下合模的,亦屬於筋紋器與花器合一的器型。

上合梅-荊溪朱製

上合梅-荊溪朱製

 

這款壺型其實很耐看啊!

上合梅-荊溪朱製

上合梅-荊溪朱製

 

蓋款:荊溪朱製。

上合梅-荊溪朱製

上合梅-荊溪朱製

 

底款:愛平。

上合梅-荊溪朱製

上合梅-荊溪朱製

 

來點泥料近照,壺體是清水泥,壺面是粉上紅泥,梅花瓣則是以綠泥點綴。可以留意一下,梅枝與梅花瓣都是模具做成的,所以型狀都一樣。

上合梅-荊溪朱製

上合梅-荊溪朱製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
0
0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壺名:四杯水平標準壺
泥料:紅泥
年代:80年代中期
出水:單孔出水
容量:四杯
底款:中國宜興
蓋款:5 (數字款)

80中的四杯紅水平,與80初之前明顯不同的地方,是壺蓋的成型方式,這時期的壺蓋已是由石膏模進行製作,因此在壺帽的型狀、帽沿角度、蓋牆長度,以及壺內的作工已經有很大的差異。


80中的水平與80末之後的水平還有一點不同,就是壺鈕與壺把的大小,如果手上有庚午年製的紅水平,就可以比較看看,80末之後水平壺的壺鈕與壺把是比較大且粗的,在使用上比較方便且好拿,而80中之前的都比較小且秀氣。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只是看到這把壺,茶說就一整個累…剛收回來時是髒兮兮,髒到洗三次澡才乾淨,從檸檬酸洗到小蘇打,洗到手痛。
剛洗完時變乾巴巴的,重新泡養幾回後,才終於是現在這個模樣。下次收到髒兮兮的壺,應該先拍張照留底,留做個比對才是。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蓋款:數字章「5」。蓋款數字章是從80年代初才開始有的,用途是每工班在計件用的。

而從這張圖片可以看出一般石膏模的蓋牆是比較長的。(當然石膏模也可以做短牆,只是很少。)

蓋內工法氣氛也與鐵板模不同,比較乾淨平整,亦無雲泥狀。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底款:中國宜興六四章。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最後來張泥料近照。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四杯水平標準壺-80年代中期

 

大豐收壺-談鳳珍

$
0
0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壺名:豐收壺/松鼠葡萄
作者:談鳳珍
泥料:甲子泥(黑星土/黑星砂)
年代:70年代末期
出水:蜂巢球孔(紅泥)
容量:約750 C.C.
底款:中國宜興(雙中款)
把款:無
蓋款:鳳珍(鉛印)

談鳳珍,紫砂一廠老技師,至白標期都還能見到其產品。
談老師的豐收壺多見於小豐收,或俗稱松鼠葡萄,談老師的大豐收茶說還是第一次見到,二話不說就收了,這麼大的傢伙拿來當茶海,放在茶盤上還真是…霸氣!哈!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從這角度看上去,還真的有霸氣。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細節處理的還不錯!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再來看看細節囉~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這壺尤其是他的出水孔,除了是蜂巢球孔外,而且還是紅泥球孔,會有這樣泥色的搭配並不是故意的,而是在70年代,蜂巢球孔有個獨立車間在進行製作,然後再分配給陶胚車間的陶手使用,因此陶手拿到什麼顏色的球孔,就置上哪種顏色的球孔,這就產生那個年代如此的特殊情形,不同於壺體泥料的球孔。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底款是中國宜興的二中款,在70末蠻常見的底款,配上鉛印蓋款,細緻的甲子泥,該壺的生產年代應該是落在70末左右。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蓋款: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大豐收壺-談鳳珍

 

這類搭球孔的壺,當時大多是銷往日本居多。

小順竹壺-任永芬

$
0
0
小順竹壺-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壺名:順竹壺(船竹)
作者:任永芬(任榮芬)
泥料:紫泥
年代:80年代中期
出水:梅花七孔
容量:約200 C.C.
底款:任永芬
蓋款:永芬
把款:永芬

任永芬,又名任榮芬,女,國際級工藝美術師(320223195311231264),1953年生於江蘇宜興,1972年進入紫砂工藝廠,是第一批跟隨工藝美術大師何道洪學藝的學徒,同時亦受到老一輩藝人王寅春以及朱可心等人的指導,多次參加各類技術培訓,例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開設的造型設計進修班,並於1993年考進特藝班,1996年在一廠開發組從事新品出樣工作,後來轉入廠內研究所工作,作工扎實精細,深受喜愛。

壺友們還記得把小順竹吧!

就是在上篇文章中,示範紫砂清洗的那位美人~

茶說一直以來就想找把小順竹來泡茶,因為大順竹有點太大了,這次剛好台中港警局退休的老藏家有釋出,茶說轉手間取得,真是高興!

茶桌上多了這把小順竹,氣氛也就跟著脫俗了起來,小順竹的造型相當令人喜歡,有竹勢的勁道與竹子的脫俗,只是把手的設計並不是讓人特別的順手。

小順竹壺-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再來一張近照。

小順竹壺-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蓋款: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小順竹壺-任永芬

 

 


宜興紫砂一廠-徐建平-龔春壺

$
0
0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壺名:龔春壺(供春壺)
作者:徐建平
泥料:清水泥
年代:80年代初中期
出水:單孔
容量:約90 C.C.
底款:無
蓋款:建平
把款:徐記

徐建平,國家級工藝美術師(證號:320223196307041411)。1956年生於宜興蜀山街紫砂世家,徐門福康老字號百年老店流派第三代傳人(徐門第四代)。自幼耳濡目染,承繼祖業。祖父輩徐祖安、徐祖純,叔父輩徐漢棠、徐秀棠均是徐派代表人物。1979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樂泉生。

一廠供春(龔春)壺的產量並不多,可能是在製作上較為費時,同時供春壺在神韻上也較難到位。茶說在印象中,大也只看過梅寶玉、徐建芳等人的供春,但徐建芳哥哥徐建平的供春,這倒是茶說第一次看到。記得收到此壺時,完全沒使用過,壺內還留著泥屑,小品壺嘛~想必是只能獨飲,上場的機會也就低了。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聽壺友說,徐老師製壺著重品質,現今一年也不過三把壺,也難怪網路搜尋也少見其作品,但其實力是相當受到壺友肯定的。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連壺底的製作都能不馬虎。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來張近照,看起來真的很「厚工」。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把下款:徐記。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蓋內款:建平。

徐建平-龔春壺

徐建平-龔春壺

宜興紫砂一廠-小梅報春-陳小仙

$
0
0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壺名:小梅報春壺
作者:陳小仙
泥料:紫泥
年代:90年代初期(白標期)
出水:梅花七孔
容量:約130 C.C.
底款:陳小仙
蓋款:小仙

此梅報春壺型是1990年由研究員級高級工藝師曹婉芬所重新打版生產的,算是一廠後期蠻不錯的壺型。茶說早就想收一把這個壺型,剛好有這個機會可以入手,雖然只有一把,也是幸運,現在小報春系列的壺型比起中報春還不好收,價格也高了。

報春算是紫砂壺花貨中相當經典且受大眾喜愛的壺型,一廠時期有許多陶手製作過,雖然壺體、壺嘴、壺把、梅枝與梅瓣等各部飾件,均是由石膏模所壓製,但壺的各部組件與修飾均是由人工所成,雖然陶手們都是同泥同模,但出來的結果卻會有所不同。包含壺嘴與壺把的位置、角度,以及細部的修工例如梅幹的枝槽等等,均會依陶手的藝術、美感以及工藝技法而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同款不同師傅」的最佳解釋。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下圖:蓋款-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下圖:底款-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泥料很漂亮,花貨的作工也很到位!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小梅報春-陳小仙

宜興紫砂二廠-三足魚化龍-無款

$
0
0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壺名:三足魚化龍
作者:不明
泥料:清水泥
年代:80年代初期
出水:梅花七孔
容量:約200 C.C.
產地:宜興紫砂工藝二廠
蓋款:無款
底款:無款

宜興紫砂一廠的魚化龍都是圓底的,唯有二廠的作風方可能出現所謂的三足魚化龍。宜興紫砂二廠建立於1980年,人員亦是由一廠支援,初期的泥料與一廠相同,後來才各自獨立,擁有各自的車間系統與工藝風格。

這壺被茶說列為最難清洗的壺型,主要是龍頭,因為是活動的,而且又帶有龍舌,偏偏此壺收來時,卡了很深的茶圬,茶說光看就頭大,洗龍頭洗到眼睛快脫窗,還沒辦法完全洗淨,初次清洗只能盡力,陰乾後改日以小蘇打再戰一回,最終在茶說的努力不懈之下,乾淨出場。

魚化龍壺,主要是由「鯉魚化龍」的故事延伸而來的,與名家壺中的「雲龍壺」雖然相似,但壺的諭意與壺飾是不同的。而三足魚化龍這三足,還真是有紫砂二廠神來三足的工藝作風。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壺身龍紋與鯉魚紋飾。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魚化龍的龍頭與龍舌是可以活動的,同時也是最難清洗的部份。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紫砂二廠魚化龍壺又延伸出來的三支腳。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壺內照,茶說也洗的乾乾淨淨了~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全壺皆找不到落款,蓋內也不例外。

三足魚化龍-無款

三足魚化龍-無款

 

底下附上網路資料,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當年的部份壺錄,其中就有此三足魚化龍的蹤影。

紫砂二廠壺錄之一

紫砂二廠壺錄之一

紫砂二廠壺錄之一

紫砂二廠壺錄之一

宜興紫砂一廠-正版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
0
0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壺名:標準水平壺
作者:一廠陶手
泥料:紅泥
年代:1990年
出水:單孔
容量:約160 C.C.
底款:中國宜興庚午年制
蓋款:4

庚午水平,1990年紫砂一廠末期的一個紅水平傳說。泥料紅潤,泡養後差異大,深獲壺友喜愛,在當年極獲高度的迴響與追捧,因此在往後幾年有多次其它批次的庚午水平訂製,在章款上也多有不同。

對於紅泥庚午水平首批,眾說云云,據當年一廠車間陶手所述,當年庚午水平亦為港商所訂製,共有八杯與十二杯二種形制,當年度所使用的底章目前可以確認的有二顆小章,其餘大章多為往後年度所另外訂製。茶說先前另一篇寫到的經典庚午,亦是往後年度由香港錦峰向一廠所訂製的庚午水平(蜂巢球孔),所使用的就是八字大章。

1990年當年庚午水平底款用章:

ganwu002  ganwu001

白標期之後水平壺的特色,就是大鈕大把,不似80中之前的娟秀,當然在使用上也比較不易滑手。

這把庚午水平茶說拍照時才泡養過一次,但看的出來泥料相當的不錯,果然有「傳說」的感覺。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壺蓋是標準的石膏模壓蓋,長牆、大鈕。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蓋內編號是「4」,首批90年的庚午水平茶說還見過蓋款為「3」。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壺內底部作法。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壺底圈足工法。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底款,中國宜興庚午年制,八字小章,中間有一分隔線。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首批90年庚午紅水平

 

茶說盼了許久,終於上手藏入正版首批庚午水平,這八字小章,除了素面壺體之外,還見過「請飲中國烏龍茶」的刻字款,但首批應是以素體爲主,刻字款茶說判斷應屬這之後的事了。

後註:本篇說的「首批」指的是1990年當年所生產的壺,此二小章茶說不確定是否有前後之序,但確定為當年用章,至於此類小章是否用於其它年度,茶說不能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其後多使用大章,此二顆小章應僅是當年港商定製時使用,其後便少見使用。老話一句,紫砂壺之鑑定「泥、工、款、式、窯」缺一不可。

宜興紫砂一廠-玉蘭壺-張玉芬

$
0
0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壺名:玉蘭壺
泥料:甲子泥(黑星土/黑星砂)
作者:張玉芬
年代:80年代初期
出水:網孔
容量:約180 C.C.
底款:張玉芬製
蓋款:無

張玉芬,宜興紫砂一廠老技師,作工純熟老練,這把80年代初期甲子泥的玉蘭壺也做的蠻有味道的。玉蘭這壺型一直到90年代都有,只是壺的型制有些不太一樣,尤其是壺蓋鈕。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甲子泥,又名黑星土、黑星砂,是宜興一廠七零末至八零中期的官廠用土(約1976~1985),屬併配泥的一種,也是宜興一廠拼配泥之始。因泥胎佈有黃色及黑色砂點而聞名,並非只出現於甲子年。被命名為甲子泥,應主要為台灣常見於甲子年(1984年)。

由於七零年代一廠泥料使用量大,尤其是原礦的清水泥(紫砂純泥),但被認為泥料的質感不夠沉穩,變化少,且為了改善當時泥料的特性,便於快速且大量的製壺,因此開始研究以拼配泥的方式來製壺,也就產生了後來的黑星土(甲子泥),一開始在七零末試用,一開始藏家的反應並不好,像發霉的黑點,但想不到後來在八零年代中期之後,因其泥料的質感,與泡養後的變化均讓人相當滿意,色澤沉穩而飽滿,泡養後Q透溫潤,反而大受歡迎。

此泥在1983年至1985年間(甲子年前後一年)大量使用於商品壺,包含了當時名家壺的用料,而1982至1985年之間正好是廠壺大躍進的精華時代,正逢其盛的甲子泥,讓當代的紫砂壺更具有其明顯的特徵與媚力。

一直到了1986年之後,可能甲子泥已經配不出原來的樣子,就改使用所謂的拼紫泥了。
因此,甲子泥在宜興一廠的用泥歷史之中,是有其明顯的時代特徵與特色的。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這壺若拿來泡普洱很不錯,壺體寬大,且又網孔出水,出水利落,80初甲子泥泡養後會更加溫潤。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蓋內無款,可惜這壺蓋的蓋延有修補痕跡。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出水是梅花七孔。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底款:張玉芬製。順道可以看一下甲子泥(黑星泥)的泥料近照。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再來一張壺體近照。

玉蘭壺-張玉芬

玉蘭壺-張玉芬

Viewing all 5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