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名:豐收壺(松鼠葡萄)
底款:荊溪田製
泥料:甲子泥(黑星土)
年代:1980年代初期(80-85)
容量:約180西西
出水:梅花七孔
豐收壺,又名松鼠葡萄,是相當令人愛不釋手的壺型,以圓球形為壺體,佈以葡萄藤蔓,壺上幾隻活潑靈動的小松鼠正採食著成熟的葡萄。
圓壺代表中國人的圓滿;藤蔓有延續之意;松鼠因為可愛、靈動,又為十二時辰中的「子鼠」,喻「子」之意;而葡萄果實結果成簇成串,結實累累,寓意豐收。因此松鼠葡萄紋飾用意有「多子多豐收」、「子孫萬代」以及「繁延不絕」等吉意,是很討喜且讓人喜愛的器飾。整把壺意已將中國人傳統觀念完全表達,難怪許多陶手均以此類壺型再行變化,相關作品亦令人相當喜愛。
荊溪田製,八零年初,荊溪姓製的壺均要比其它同時期相同的壺型較為細緻,傳該壺多為帶班的師父或老技師所製,數量並不多,因此相當珍貴。
據潘持平老師所述,當時荊溪姓製的印章,均為紫砂印,並無角印或鋼印,而姓製章並無特殊班別,是誰分到哪個姓章,就用那個姓章。
因此,同為荊溪方製或田製,並不會是同一人或同班別。
依荊溪姓製的壺品作工,當時發放的對象,應都是技術較高的老技師。
甲子泥,又名黑星土,是宜興一廠七零末至八零中期的官廠用土,屬併配泥的一種,也是宜興一廠拼配泥之始。因泥胎佈有黃色及黑色砂點而聞名,此泥並非只出現於甲子年,名甲子泥,應主要為台灣首見於甲子年(1984年),也是台灣地區的用語,中國地區稱黑星土。
由於七零年代一廠泥料使用量大,尤其是原礦的清水泥(紫砂純泥),但被認為泥料的質感不夠沉穩,變化少,且為了改善當時泥料的特性,便於快速且大量的製壺,因此開始研究以拼配泥的方式來製壺,也就產生了後來的黑星土(甲子泥),一開始在八零初試用,想不到獲得的反應相當好,包含泥料的質感與泡養後的變化均讓人相當滿意,色澤沉穩而飽滿,泡養後Q透溫潤。因此在1983年至1985年間(甲子年前後一年)大量使用於商品壺,包含了當時名家壺的用料。
一直到了1986年之後,可能甲子泥已經配不出原來的樣子,其間曾短暫出現茄紫泥,後就改使用所謂的拼紫泥了。
因此,黑星土(甲子泥)在宜興一廠的用泥歷史之中,是有其明顯的時代特徵與特色的。
下圖:底款「荊溪田製」。
下圖:蓋上的小松鼠相當的靈活生動。
奇摩購物中心推薦